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2/10滨州市 努力打造区域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
- 02/10福建日报刊登 福建基础教育以高质量教科研支撑
- 02/10想要获得别人喜欢卡耐基教你5条处世秘诀,做个
- 02/10常德人注意!中小学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与基础教
- 02/10我们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基础教育
福建日报刊登 福建基础教育以高质量教科研支撑
2月1日,《福建日报》刊登福建日报记者杨珊珊、本报记者林晓婷的文章:《福建基础教育:以高质量教科研支撑发展》。全文如下:
1月20日,福建省教育科研所和规划办在福州第十五中学举行省教科研实践基地校授牌仪式。这是我省首个二级达标高中教科研基地校,对于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教科研工作开拓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机制,提炼了一批教研精品,打造了一批品牌名校,培育了一批教学改革名师。以高质量教科研支撑高质量发展,福建基础教育的未来正在到来。
新机制:纵向联动和区域协同
福州第十五中学基地校授牌式之后,举行了四个省专项课题开题论证会议。据该校校长、特级教师蔡隆介绍,省教科专家团帮助一校同时开展四个省级课题研究,在全省也极为少见。专家团为每一个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维度等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指导,字字珠玑,干货满满。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省教育科研所所长吴明洪表示,近年来我省持续强化基础教育科研的统筹协调能力,探索建立起一个覆盖到县、延伸到校的教育科研管理网络,逐步构建起“纵向联动、区域协同”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
其中,“纵向联动”是指通过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精准扶持科研基地、精细过程指导、精炼科研成果,形成教研名家引领和一线教师互动共生、深度合作的机制。到目前为止,省教科所和规划办已经建立了40多个省级科研基地,覆盖全省9个设区市的省、市、县(区)和学校四个层级。
吴明洪认为,学校教科研工作要坚持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为主攻方向;要以课题带动教学研究,以教科研提升教学质量,让老师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如果说“纵向联动”是科研机制创新之经,那么“区域协同”就是创新之纬。
“区域协同”指构建跨区域、跨学校的教育科研网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成长。例如,福州市仓山区拥有福州市区第一个“福建省教育科研基地”,涵盖仓山小学、麦顶小学、仓山实验小学、仓山一附小、三十九中及马榕幼儿园。“区域协同”有助于打破校际隔阂,跨越学科界限,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新路径:深度提升教育科研效益
日前,在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的一节英语区级公开课上,先是学生们接力完成了限时背诵,接着师生共同探究英语写作,以词块理论为指导,从词到句再到篇章结构,实现由难学到易学再到乐学的转化。旁听者发现,课堂的生态显得自主而高效。主持公开课的英语老师庄端介绍说,这种以读促写的方式符合高中生的记忆习惯,同时能为写作积累语言素材。
这堂实用性很高的英语写作课,是厦门市不少学校近年来以“科研项目”为支撑,找准自己的优势、生长点和发展方向,进而形成办学特色的缩影。
厦门市同安区教育局局长吕子祥告诉记者,以教育科研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与特色品牌建设,同安区各所学校近年来逐渐呈现“科研兴校”的新气象。
长期以来,同安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与厦门岛的中心城区存在客观上的城乡差距,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因素成为发展瓶颈。为缩小差距,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同安区四管齐下,努力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措施包括:优化格局,探索教育均衡新机制;活化培训,培育教育均衡新动能;实化研究,提升教育均衡新效益;深化运用,创建教育均衡新生态。
吕子祥介绍说,深度提升教科研效益是推动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的重要路径。站在“十四五”起点上,同安区将继续以优质均衡为引领,创新教科研力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现实需求。
新风尚:教科研转型实践研究
与此同时,福州市台江区将发力点聚焦于构建常态化区域质量监测体系和“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格局。通过教研员深入学校指导教师创建大量有示范性的课例,台江区多所中小学掀起了一阵教科研转型实践研究的新风尚。
在台江区第三中心小学,音乐老师郭晶的一堂优质课例《行进的步伐》,把整间音乐教室变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园。她改变传统编创教学手段,用上了智能手机编曲软件。学生分组现场创作交流,让音乐不仅听得见,也能“看得见、摸得着”。
文章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网址: http://www.jcjylt.cn/zonghexinwen/2021/021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