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既是一个哲学大国,也是一个工匠大国。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曾说:“一个城市的兴亡,并不在于巨大的财富、坚固的城墙和漂亮的住宅,而在于聪明、能干、智慧、有荣誉感并能获得、保存和利用一切财富和财产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普鲁士王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国民教育系统的国家之一。从历史上一个四分五裂的封建制农业国发展成为统一的、富强的高度现代化的世界强国,德国的飞跃发展与当时深受路德教影响的普鲁士 政府 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和其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做法密不可分。德意志民族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方面,都对世界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贡献。无论是现代教育视导制度的诞生,公立教育和义务教育制度的实行,还是独具特色的师范教育、实科教育和双元制职业教育等教育创新,德国在现代教育领域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这也成为德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核心“软实力”,而其基础教育无疑是德国整个教育体系赖以维系的基础。早在198 9年,德国教育经费就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7%。因此,认识和把握德国基础教育的特征经验,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基础教育体系 经历中世纪到德意志帝国的旧制度基础教育建立发展,再到魏玛共和国的现代基础教育制度的形成,后经战后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反思,德国在 国难 中变革教育,图强复兴,率先实行普及义务教育,最早开展幼儿教育,最早建立起实科学校,完善中学职业教育体系及师范培养,教育的发展与德国的繁荣相互并进,并逐步形成符合德国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教育体系。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德国各州享有独立的教育主权,因而不同州之间的基础教育制度和类型存在差异,但在结构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视为一个完整体系。(张可创、李其龙:《德国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6页)德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小学、中学初级、中学高级三个层次,大部分联邦州在小学和中学之间还存在一个1至2年的定向阶段。 1.小学和定向阶段 德国教育注重因材施教。除柏林和勃兰登堡州实行6年制小学义务教育之外,大部分州的小学为4年制。凡是在当年6月30日前满7岁的儿童皆须进入小学就读,小学毕业之后,将根据教师建议、学业成绩、兴趣意愿等进入不同的中学定向阶段。所谓定向阶段,分为校内定向和校外定向,在这一阶段为学生提供发展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和观察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能力和未来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师的考评和晋升并不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教师方面不会给学生更多学习压力。小学的一、二年级并没有各科考试成绩单,而是以老师评论来作为学习成果的考量。因此,德国小学生每周的课时数从低年级的20学时逐渐增加到高年级的29学时,学习负担也不重。大多数小学生(67%)接受的是半日制的学校教育,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并不长。此外,德国多数联邦州都立法禁止中小学在周末、法定节日和假期给学生安排家庭作业。尽管平时允许教师留家庭作业,但是小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通常不允许超过1小时。因为如果教师作业留得多,会遭到父母的抗议。 2.中学初级阶段 德国的中学是极具特色的分轨制,包括文理中学、主科中学、实科中学和综合中学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教学目标都具有差异性,学习年限和内容也都不同。文理中学也称完全中学,学制一般为8至9年,主要以理论性的基础知识学习以及人文、科学、社会和艺术素养培养为主,为学生未来进入大学进行学术性、专业性学习研究做好准备。实科中学是一种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并重的学校类型,一般包括3至5学年(包含定向阶段的为5年),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一般性的中学基础课程,还设有职业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学生从实科中学毕业之后可获得“中级文凭”,成绩优异者可进入文理中学或职业文理中学的高年级继续学习,大部分学生会进入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张红梅:“德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世界教育信息》2017年第20期)实科中学因其多样性和灵活性被称为德国特色分轨制中学体系的支柱。主科中学主要为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学校输送学生,除中学基础课程之外,开设形式多样的劳动、技术和家政等实践性课程以及以职业为导向的综合训练。综合中学是在联邦德国20世纪60年代的基础教育改革中通过组合上述三种传统中学类型而形成的一种学校形式,创造一种更灵活平等的学习机会,避免因传统上学生被分流到不同类型学校而可能丧失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秦琳:《德国基础教育》,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2-43页)
文章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网址: http://www.jcjylt.cn/zonghexinwen/2020/0810/444.html
上一篇:2020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在临颍县新时代实验学校 下一篇:践行理想教育文化 推动学校育人变革--“诊断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