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3/07基础教育扩容提质 将增4.5万个学位
- 03/06【驻华大使看两会】“‘十四五’开启中国发展
- 03/06边境检查站女警的24小时
- 03/06聚焦社会热点 回应民生关切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
- 03/06守护飞鲨平安降落,这些“绿马甲”功不可没!
近距离看美国基础教育上
高中生若想具备竞争力,首先学习成绩不能不好。但仅仅学习好是远远不够的。有好分数,还要全面发展,有“流光溢彩”的简历,才更可能引起招生官的注意。
我住在波士顿郊区一个学区排名很靠前的小镇。最近,全镇公立学校正展开一场步调紧凑的“减负运动”。事情的起因在于学区管理者被不久前的调查数据吓着了。据一项抽样调查,因为压力过大,有两千多名学生的镇公立高中里,有自杀念头的学生高达七分之一。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家庭作业负担是最主要的压力来源。
于是,镇高中先每天辟出45分钟的特别时段,让学生有机会跟各科老师交流或求助;还专门组织论坛,校长、副校长跟家长面对面沟通;学生社团也行动起来,帮助学生管理和释放压力。学区里的初中和小学也被动员少留或不留作业。
从北京到波士顿快三年了,经常有朋友问我,美国的基础教育到底怎么样。我想说,上述的情形是一个真实的片断。美国的基础教育,像个多面体。有时候看上去很美,换个角度,可能又没那么美了。
国内焦虑与压力:另一个版本的“应试教育”?
有好几次,有美国朋友开玩笑地问我:“你是不是‘虎妈’?”在一些人眼里,“虎妈”几乎是亚洲妈妈的代名词。
其实,在波士顿郊区这些好学区,“虎妈”是不分肤色的,“虎娃”也随处可见。许多学生和家长太拼了,他们所面对的压力,与国内相比毫不逊色,可能更甚。这一点远远超出了我来之前的想象。我感觉,在某种程度上,美国的基础教育像是另一个版本的装饰得更美丽的“应试教育”。大学升学,还是那个最有威力的指挥棒,决定着基础教育的生态,检验着基础教育的成果。
“成果”(outcome)这个指标,被许多商业性的学校排名网站列为高中排名的重要指标。其内容很单一,就是高中毕业生升大学的情况。一些高中官方网站也每年展示升学成果。有的高中比较含蓄,仅列出一组大学名录,笼统地说明毕业生的去向;有的则罗列具体数据,展示各大学从该中学录取了多少名毕业生;更有个别高中,直接公布每个毕业生的名字和他们的去向。
这些升学数据成为家长给孩子选择中小学的重要依据。美国公立学校运营经费主要来源之一是当地的房产税收,一个家庭在某个地方买房或租房,就成了纳税人,孩子可以直接就读当地学校。好学区房子的价格明显高于普通学区。我见过一个妈妈,孩子才上小学,她已把近几年哈佛大学在波士顿几个高中的录取人数摸得一清二楚。她说有的数据是从学校官网找到的,如果学校没公布,她就写信去索取。她说会不断追踪录取情况,再决定几年后搬到哪个镇。
在国内,我曾听过许多对美国大学录取制度的赞美,认为美国大学招生采取申请制,不单纯以考试分数为依据,更加人性化。实际上,美国大学选择学生时,学生的学术表现仍然是权重最大的指标。其权重到底有多大?说法不一,但人们都同意至少占50%以上。学业成绩不光由SAT等标准化考试分数来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高中四年在学校的综合成绩和排名。大学招生官将学习成绩与课外活动、领导能力、运动文艺和其他才艺、志愿者经历等各种因素放在一起考虑,决定是否录取一个学生。
这意味着,高中生若想具备竞争力,首先学习成绩不能不好。但仅仅学习好是远远不够的。有好分数,还要全面发展,有“流光溢彩”的简历,才更可能引起招生官的注意。
分数相对容易量化,但一个人是否全面发展,就不那么容易衡量了。于是,尽可能在各个方面拿出有说服力的成绩,成了学生、家长全力以赴的追求。
每年大学录取发榜后,那些被“常春藤”等一流名校录取的“准新生”就成了“香饽饽”,被不同的机构和场合邀请去介绍经验。在我眼里,很多学生真是“神”一般的存在:高中四年学习成绩“全A”、标准化考试高分只是“标配“,他们往往参加好几个课外俱乐部,并在不只一个项目里担任领导;同时又是出色的运动员,地区获奖都只是一般成绩;精通乐器,可能还不止一种,不是去过卡内基音乐厅表演,就是拿过什么特难拿的大奖;更难得的是他们“德艺双馨”,几年如一日的志愿者经历能感动得你落泪。
追求完美成为流行而单一的价值追求,得焉?失焉?
大学对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考核,演化成基础教育阶段对“全面出成绩”的追求。美国的“高考”,考核的内容更多,备考的难度更大,备考时间也更长,甚至可能长达十多个年头。
文章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网址: http://www.jcjylt.cn/qikandaodu/2021/0306/741.html
上一篇:教学法在医学基础与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下一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新课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