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2/11国家药监局:已批准56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 核酸
- 02/11点亮奉节定位标 为奉节助力
- 02/11携手共防疫 温馨伴旅途
- 02/10四川省政协委员高善峰:拓宽川渝基础教育领域
- 02/10滨州市 努力打造区域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
浅析房屋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0 引言
建设过程中,基础工程是重要的分项工程。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土层结构稳定性和楼栋的结构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在一般房屋建筑中,常使用的基础形式包含独基、条基、筏板、桩基等;当为软土地基或坡地建筑时,桩基是运用较广的深基础形式。桩基按照施工方式划分为现浇桩与预制桩,钻孔灌注桩是现浇桩中的一种类型,该施工技术简单,节省施工时间,同时桩身质量及施工进度较好控制,所以长期以来,该施工工艺在建筑基础中运用甚广。
1 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准备
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建筑基础施工前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原材料、人员、设备均需严格控制把关,按照图纸技术要求完成各项施工准备,才能保证施工质量。钻孔灌注桩施工属于隐蔽工程,地上操作人员不易观察,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因素,易发生孔壁坍塌及孔径未达设计要求等质量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1.1 材料方面
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需对材料质量严格把控。施工前根据场地资料确定所需的泥浆量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泥浆配比、相对密度等,所用的黏土及膨润土需确保质量达到要求,不得利用现场杂填土。合理布设钢筋加工棚、水泥库及其他施工用料场地,钢筋及其半成品放在支架上,防止生锈。钢筋及混凝土材料入场前,需按规范要求设置检验批,确保材料各项指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1.2 设备方面
基础施工中使用的的桩基设备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施工前应修筑施工便道,确保施工机械进出方便。在施工前应做好桩基设备的选择,要结合场地地勘条件,条件允许时与设计单位共同协商,经过科学合理的判断,确定合适的成桩设备,采用相对先进及合适的桩基设备不仅会大大减少施工的时间,同时也可以保证成孔有效桩基质量可靠。
1.3 工艺准备
保证成桩可靠,需要对过程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施工前,现场施工工作人员需要学习与了解施工图纸,加强交底,做好图纸会审准备工作。应当结合场地条件,确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前,应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根据钻孔桩桩位坐标,用全站仪准确放出桩位,并做好护桩。同时,现场施工人员应验核钢筋放样坐标点与水准点,在施工场地构建测量控制网,做好清晰的标识。
2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2.1 钻孔工艺
①场地清理。在房屋基础施工前,需对施工场地加以清理,尤其是需要将桩基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同时夯实施工场地,确保地基土密实度,设备不沉陷,符合桩基场地要求。
②测放桩位。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根据桩基平面图与坐标点,借助经纬仪测放控制点和桩位,偏差应当控制在10mm 以内,并根据地面高程确定成桩深度与桩顶标高。
③护筒埋深。埋设护筒前,第一步是使用3 至5 号厚度的钢板进行护筒制作,第二步为避免发生由于刚度匮乏而产生变形问题,需要分别于护筒上部、下部以及中部焊加颈肋,从而确保其刚度充足;第三步需要在钻孔桩埋设护筒的过程中,确保轴线和桩位中心间是对称的,同时还需要确保其底部与四周接触的紧密,埋设护筒深度需要控制在100cm 左右,并且应小于等于150cm,顶部高程需要高出地面30cm 左右,与此同时把偏差设置在5cm 以内,而倾斜度保持在1%左右。
④钻进施工。埋设护筒完成后,需在设计孔位上垂直放置钻机,借助经纬仪与线锥双向把控钻机,对中误差应小于5cm。采用枕木将钻机底座垫牢,若出现位移或倾斜等不正常现象,需及时矫正。钻进速度需要由慢至快,同时确保钢轨稳固且平直。同时,采用冲洗液循环系统正循环钻孔,在钻孔前注进清水,避免孔壁土塌孔形成土浆。施工中需把控孔口泥浆比重,确保孔壁稳定不塌孔。工作人员下钻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泥浆泵开启的时间。结合笔者经验,建议冲洗液先循环两分钟再开启钻机,在钻机钻进中需要严控钻进速度。
⑤清孔。钻机进入预先设定的位置后可开始清孔。停止钻进,同时钻头和孔底间距控制在50 至80mm 之间,展开持续性空转,使用换浆清孔法,严控泥浆含沙量与返浆比重,严控孔底沉渣,对钻孔与清孔中冒出来的泥浆做到集中排放,尽量减少对场地带来的影响。
2.2 钢筋笼制作和安装
①钢筋笼制作。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同时严控钢筋笼焊接质量、耐弯程度、除锈效果与调直度等。尽可能挑选整根钢筋作为主筋,若设计长度超过钢筋长度,则要严控末端钢筋质量,特别是纵筋垂直度,不得误差过大;应当把直径与间距的施工误差保持在20mm 内。
文章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网址: http://www.jcjylt.cn/qikandaodu/2021/0214/677.html
上一篇:分权、共治: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下一篇:公路桥梁岩溶区基础设计方法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