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1/13石景山区实验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成果喜获全国基
- 11/13基教观察|农村家庭教育缺失,谁来补上这一课
- 11/12基教观察|农村家庭教育缺失,谁来补上这一课
- 11/11?保定市举办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校长论坛
- 11/11基础教育走向世界不能“盲目接轨”
传承与创新:描绘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图景—
2019年9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孔子诞辰2570周年之际,由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陕西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孔子博物馆主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中国教师博物馆、清华大学出版社协办的第三届孔苏未来教育论坛在孔子博物馆举办,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传承与创新,72位特邀专家学者齐聚曲阜、现场感受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教育热点议题和创新实践,体验前沿教育科技,共同描绘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图景。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少刚研究员做开幕式致辞。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教育部科技委主任赵沁平,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周建设,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中心主任钟晓流分别以“让教育规律成为社会常识”、“孔子博物馆展陈对孔子教育思想解读”、“智能教育 零点行动——语言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为主题,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智能时代教育思想与教育规律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系统的深刻影响。
在科技展演环节,清华大学智能教育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帆科技CEO张文铸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VR/AR+教育实验室主任蔡苏分享了AR技术在教育资源和探究教学中的实践案例,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杨玉辉老师以浙江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跨国VR课堂为例,介绍了VR技术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郭宴伟老师以“探索VR课堂的虚与实,发现VR课堂的诗与远方”介绍了VR在可视化编程与古诗词教学方面的探索实践。四位代表通过技术介绍和案例展示向与会代表呈现了人工智能、AR、VR等在教育中应用的新图景。
论坛还紧紧围绕广受关注的“未来学校与智慧型学习环境”和“人工智能教育与编程教育”议题进行了圆桌论坛。在“未来学校与智慧型学习环境”环节,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新生、山东莘县第二中学校长周西政、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邦奇等进行了未来学校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相关主题的分享并介绍了精彩的案例;山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管恩京、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新华、青岛市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中心王鑫、新维空间站发起人王涛、华为公司许可进行了智能技术与智慧型教学环境相关的分享和案例呈现。在“人工智能教育与编程教育”环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赵慧臣教授、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闫志明副院长、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殷常鸿副教授、北京爱徒教育科技杜颖分别就人工智能教育、编程教育等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培养尤其重要,在论坛的闭幕环节,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浩进行了教师专业发展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的解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雍潜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新图景,做了精彩的总结报告。
本届论坛是一次跨界融合、思想汇聚、产学研互动的盛会。展望未来,孔苏论坛将不断汇聚各界力量,推进技术、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服务中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2019年9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孔子诞辰2570周年之际,由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陕西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孔子博物馆主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中国教师博物馆、清华大学出版社协办的第三届孔苏未来教育论坛在孔子博物馆举办,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传承与创新,72位特邀专家学者齐聚曲阜、现场感受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教育热点议题和创新实践,体验前沿教育科技,共同描绘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图景。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少刚研究员做开幕式致辞。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教育部科技委主任赵沁平,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周建设,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中心主任钟晓流分别以“让教育规律成为社会常识”、“孔子博物馆展陈对孔子教育思想解读”、“智能教育 零点行动——语言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为主题,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智能时代教育思想与教育规律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系统的深刻影响。
文章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网址: http://www.jcjylt.cn/qikandaodu/2021/012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