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9/16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基础教育信息化2.0发展面临
- 09/14活动 | 力行而后知之真,自主探究重在行--上海基
- 09/12【生态文明教育】田晓耕:乡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
- 09/12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 09/10“民办+”新探索,肇庆推动基础教育提质
权当“客套”
?震公?杂文撷英/2008?1录取通知如探囊取物一般,就是一般的初人高校的:●,_鬻¨'瓣一k一。亟fl刁麟静黉一溅釜器一拣瓤濉零i÷麓。誊霉■遽J曩—i壬淦生有道是“年轻气盛”,年轻人血气方刚锋芒毕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丽一旦上了年纪,这人的脾性大概总是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的:变得开通,变得随和,变得“其言也善”;性情也会由锋芒毕露变得韬光养晦,由棱角分明变得左右逢源。这一点,在许多人身上得到了应验,即便是杨振宁先生这样不俗的人物似乎也难以免俗。杨教授1999年从美国功成身退,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国。说“叶落归根”可以,说“化作春泥更护花”似乎更为贴切。尽管其已年愈古稀,却仍是雄风不减精神矍铄奔波于国内各大学和科研院所,开讲座作报告传道授业。这类活动由于专业性太强,我除了报以无限的敬佩之外无缘置喙,倒是他在此间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作出的评判引起了我的兴趣。老人家对中国当今教育是否有过总体的或是系统的评价我不甚清楚,但据我从媒体上发布的一些零星的信息得知,杨先生对中国教育持的是一种全盘肯定的态度。先是在清华大学给本科生授课时盛赞中国的基础教育,甚至认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完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已处在世界前列,清华大一新生的平均水平远在哈佛之上。然后就是对中国本科教育的肯定,认为中国的本科教育是成功的,完全不在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之下,中国大学生比美国的大学生更为成熟。再就是最近就“中国人何时能得诺贝尔奖”作出的推测:不出20年,中国人将会成为诺贝尔奖的得主,而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是数学领域,因为数学研究毋须多少现代化设备,一支笔几张纸至多一台电脑就行(不知杨先生是否由于“当局者迷”而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这就是——诺贝尔奖项中是不设数学奖的)。对杨教授所盛赞的我国基础教育,我们其实一向就是颇为自豪的。且不说每年的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我们的选手们总是披金挂银风光无限,我们培养的中学生要获得英美诸名牌大学的大一新生在杨教授眼中也差不多都达到了英美国家大学二三年级的水平。如果光谈掌握的知识量,杨教授或许所言不虚,但如果去衡量一下他们的实践能力,杨教授还能如此乐观吗?要不他们何以如中国足球队员一般总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纵然在学科竞赛中大把夺金,一旦到了大学、研究所、工作单位却“泯然众矣”,这样的“少年风光”又要它作甚!更为重要的是,这“扎实的基础”背后是多少精神、物质成本的付出!杨教授又了解多少国内“高考集中营”的情形!再说,我们的本科教育是不是很“成功”,我们教育界的业内人士大概都没有那么自信。自打高校扩招之后,流行于教育界的那旬“研究生教育本科化,本科教育高中化”恐怕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内地高校的国际排名总是难以挤进前一百,在亚洲比不上日本印度,甚至比不上港台的一些大学,我们还能恬然接受“办学成功”的“恭维”吗?至于获诺贝尔奖,我看还是先放放再说。我们还是先从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入手。高校应致力于培养各种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中小学也不是一味思量着如何在考试、竞赛上去出人头地。怎样改革用人机制,改善用人环境,加大教育、科研投入,留住(且莫说“吸引”)人才……这些更是我们应当放到议事日程上的问题。否则,休说“一支笔一张纸一台电脑”,你就是13亿人人人“一支笔一张纸一台电脑”大概也“算”不来诺贝尔奖。诺贝尔奖需要标新立异的人才,需要产生这类人才的土壤,需要先进的科研设备,需要一种文化氛围,更需要一种科研环境……而这哪里是说来就来的!老人家回归故里,“老乡见老乡”,可能看什么都觉着亲切,加之年事已高,犯不着“报忧得忧”,故而言谈中栽刺少种花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我们听的人聊以自慰可以,但千万不能完全当真,以为我们的教育真的登上了世界的颠峰,诺贝尔奖已是指日可待。这就像友人到府上做客,见了令郎令爱摸摸他脑袋夸一声“这孩子真聪明”,你能当它是权威的“智商鉴定”?口(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高中部)责任编辑:张功杭万 方数据
文章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网址: http://www.jcjylt.cn/qikandaodu/2020/0921/517.html
上一篇:热烈祝贺“全国基础教育·黄冈论坛”胜利开幕
下一篇:钱穆谈如何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