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9/04华中师范大学云南校友会成立||发挥师范教育优势
- 09/01《基础教育论坛》杂志期刊简介/投稿须知/联系方
- 08/27普洱教师专项招聘 2020年普洱市基础教育学校补充
- 08/26长沙将改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 所有初中生
- 08/25甘肃省平凉市政协副主席牛启寿讲述西部基础教
从宋画纺织图看宋代下层妇女的社会地位
图1 [北宋]王居正 纺车图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图2 [南宋]佚名 耕织图(局部) 绢本设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中国古代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群体只能作为家庭的附庸。只允许女性在家庭范围内活动。《白虎通·嫁娶》:“夫者,扶也,扶以人道者也;妇者,服也,服于家人事者也。”从法律上讲,为了保障男性的权利,规定:“妻妾擅去者,徒二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①从教育上讲,男性接受教育,经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女性仅接受《论语》《孝经》等基础教育,还要对《女德》《女诫》等烂熟于胸,烹饪、女红是学习的重点。中上层女性接受的教育偏多,但也仅限于琴棋书画等附庸风雅之物。男性的社会地位和享有的权利决定了女性的从属地位。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何谓下层妇女?其主要是指与那些接受教育较多的中上层女性不同、为生活所迫、社会地位低下、经济贫弱的农民家庭中的已婚女性。在“妇人无与外政,虽王后犹以蚕织为事”②的传统社会,手工劳作是女性的必修课。宋代处于中国历史的转折期,也是“妇女生活的转变时代”③,女性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日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④。这些论著大多根据文献史料,以宏观论述为主,对妇女参加具体经济活动的研究相对薄弱。宋代绘画中,以下层妇女为蓝本的纺织图中的织女形象最常见。本文拟以这些图像资料为线索,对有关下层织女参与纺织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以期我们对宋代下层妇女的实际地位有些具体的认识。
一、宋画中下层织女的衣着形象
据《宋史·舆服志》记载,宋代下层劳动妇女多穿短衣粗裤,冬季以襦、袄为主,夏季以轻薄短衫为主。下身多裤装,古代裤子没有裆,有裆而小者曰珲。宋代妇女的裤子一般不露在外面,外面加裙子以遮挡,裙长至脚面。但劳动妇女裙子较短,或单穿裤子,方便劳作。在颜色上,宋代与前代相同,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妇女不得以白色、褐色毛锻和淡褐色匹帛制作衣服。裙子以褶分辨等级身份,贵族妇女的裙褶更多。
宋代绘画中最常见的下层劳动妇女形象多是织女。如《纺车图》(纵26.1c m、横69.2cm,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图1)中的老妪手拿线团与妇人纺线。老妪头戴褐色包巾,上身内着粉色裹肚,外穿披褂,下穿褐色补丁长裤,外面束以短裙,系于腹前。妇人手抱婴儿,摇动纺车,上穿青色补丁短衫,下穿红色长裤,两人腿着膝裤⑤,脚穿黑色圆头鞋子。通过画面,观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农家生活的质朴。人物衣纹用遒劲的“战笔描”,线条细劲、转折顿挫地表现出农家妇人的衣着褴褛、面容愁苦,可见其生活之艰辛。
又如南宋《耕织图》(纵92.3c m、横163.5cm,绢本设色,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2)中大树下的茅屋里,三位织女头梳高髻,着对襟小袖衣、长裙长裤,忙着缫丝。《丝纶图》(纵83.2cm、横37.5cm,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图3)中茅屋前,几位衣着朴素的农家女头挽发髻,用布系之;身穿短衫长裤,胯间裹以短裙,也在忙着缫丝。
以上图像中的妇女衣着简陋、荆钗蓬鬓,紧张络丝织帛,表现出下层劳动妇女的真实劳动场面。可见宋代从事纺织工作的,更多的是为谋求生计、承担着家庭经济重担的下层妇女。
二、宋画中下层妇女的纺织场景
中国古代“丝枲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⑥。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各阶层妇女出自不同目的,以不同方式参与采桑纺织活动。郑震的《采桑曲》“晴采桑,雨采桑。回头陌上家家忙。去年养蚕十分熟,蚕姑只着麻衣裳”,梅尧臣的《宛陵集》“蚕月必纺绩,丝车方挑掷。灯下络纬鸣,林端河汉白”,都是对此的生动描 写。
宋画中诸多作品表现了织女劳作的场景,多是体现纺织过程的某一个片段,或纺线、或拢丝、或晒蚕。如上面谈到的《丝纶图》,“长松覆前,远山耸立,后庭槛缀花石,殊幽旷檐间,一姬抝轮、一妪治丝、一侍儿捧茶不襦而露织红。故是北妆笔法,细润有生气”⑦。画中题诗:“素丝头绪长,羡居好安排。青蛙不动尘,缓步交去来。脉脉意欲乱,春春首冲回。王言正如丝,只付经纶才。”可见织女们分工合作、紧张络丝的氛围。苍茫山林中女子纶丝、孩童嬉戏,生活气息浓郁,但络丝时必须专心,一旦头绪混乱就会加重工作负担,所以才会“缓步交去来”,小心走动。
文章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网址: http://www.jcjylt.cn/qikandaodu/2020/0904/483.html
上一篇:大学美术动画基础教育模式改革探微
下一篇:有画好说 ——对绘画几个基本概念的探究